央广网上海5月4日消息(记者林馥榆)抗生素过度使用,会促进抗生素耐药菌出现,临床上部分多重耐药菌已无新的抗生素可用。在眼科领域同样如此,耐药细菌性角膜炎临床治疗非常棘手,始终缺乏有效药物。
开发原创性基因治疗工具,是解决难题的新思路。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(上海市五官科医院)获悉,该院主任医师洪佳旭联合苏州大学教授何耀、研究员王后禹等探索“反义寡核苷酸(ASO)通过ATP结合盒糖转运蛋白选择性治疗人源性耐药细菌”,相关成果刊于权威期刊《先进材料》。
洪佳旭介绍,近年来,crispr-cas疗法、工程毒素、抗菌肽相继被用作抗菌药物,然而这些疗法由于其免疫原性、脱靶等潜在风险,限制了转化应用。相形之下,基因治疗能弥补传统治疗不足,提升患者预后。
利用ASO疗法可直接调控基因表达,堪称近年来药物开发热点方向。ASO可靶向特定细菌基因,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抑制转录,显著扩大可用治疗靶点。不过,ASO疗法受限于递送工具、细菌穿透性、细菌壁电荷极性排斥等问题,转染率仍很低,难以达到临床需要。
专家表示,抗生素研究领域在1980年代曾有出名的“特洛伊木马”策略,即将抗生素与铁载体结合,通过细菌铁转运系统把抗生素转运到细菌细胞内。“特洛伊木马”策略可否用在ASO疗法?
团队持续探索,利用细菌特异性ATP结合盒糖转运体,将ASO“搭便车”到α(1-4)-糖苷连接的葡萄糖聚合物(GP)上;再由葡萄糖聚合物、反义多核酸修饰的纳米颗粒组成治疗药物,选择性内化到多重耐药大肠杆菌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。
研究结果令人满意:相比传统对照组(14%)显示出更高摄取率(51.6%)。专家对此解释,这意味着可以有效杀死几乎100%的抗生素耐药菌。此外,治疗策略对细菌性角膜炎、眼内炎均有明显疗效。
基于团队开发的基因治疗与纳米材料创新融合递送平台,还有更多延伸内容。团队开发出“特洛伊”——生物发光探针,首次将生物发光探针递送进细菌内部,实现活体细菌实时检测,高特异性、高灵敏度的近红外成像。也就是说,生物发光探针能对细菌性眼内炎患者成像,并对患者深层组织中10种病原体进行光热治疗。上述成果也已发表于《自然·通讯》期刊。
记者了解到,团队之前研究的“病毒性角膜炎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”已进入临床试验审批阶段,洪佳旭告诉记者,建立前沿角膜病生物治疗平台是系统工程。团队围绕角膜病生物治疗的难点,将持续优化原创性基因治疗,携手同行建立科研协作模式,探索更多临床应用可能,最终造福病家。
今天以品牌升级后的新形象首次亮相在上海举办的第7...
在今年的结构性行情下,医药医疗主题类指数产品整体呈现...
据新华社电 记者21日从国家医保局获悉,及时将符合条件的...
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暑期儿科医疗服务工作的通...
中新网香港4月30日电 (戴小橦 王梁屹)香港社区医疗教育服务...
整个中国医疗器械市场2015年为4800亿。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...
4月11日,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(CMEF)在上海国家会展...
在全民医保的今天,即使有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,仍有部分...
2024年04月20日, 康众医疗 ( 11.910 , 0.28 , 2.41% ) (688607.SH)发布...
截至14:45分,医疗50ETF(159847)微跌0.38%,成交额持续扩大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