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英 “医疗行业真的需要这么多投资人吗?”5月15日,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宋高广在第8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设问。
宋高广说,过去六七年是中国医疗投资行业快速发展期,医疗投资机构从几百家扩增到3000多家,大量顶尖名校毕业生涌入这个行业,但到了现阶段,这样的过热现象正逐渐“冷”下来。
前几日,社交媒体流传出一份北京某投资机构将投资经理出差费用限制在4000元/月的规定。在宋高广看来,这正是整个行业投资人才过剩的表现,而人才过剩背后是市场上可募资金规模的缩减。
据宋高广观察,看似离得很远的地缘政治实际对投资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。中国机构在美金募集上困难度增加,而且在未来长时间内都可能持续这种状态,相关资金规模未来几年内会迅速缩减。而在人民币基金方面,人民币LP(出资方)的构成更多是政府主导,对基金所投产业、细分赛道都有很强的话语权。
宋高广认为,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,它所受到的美元投资限制会相对较松,但一旦涉及到尖端的生物技术、医疗设备核心制造技术,仍然会被“卡脖子”。当下,只能一步步观察相关产业中有哪些国产替代空间,哪些方面的技术能通过不断积淀和发展去取得突破。
对于地缘政治背景下的投资决策变化,金科君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管弦悦举了两个具体案例。她多年来专注投资医疗器械,以往对相关产品的零部件几乎不过问,而现在,她会特意了解关键零部件从何处进口、是否有限制等。
另外,对于即将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,以往一般会立马预估国际市场规模,近两年,她不再积极估算,一方面出海手续复杂,同时海外拿证时间较以往要长,产业合作伙伴也远不及以往热情。
管弦悦认为,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前几年确实存在过热现象,这个领域具有较高门槛,医疗器械投资人需要具备理工医的教育背景,或者在产业中有实践经验,才能伴随行业走得更远。
红网张家界站9月19日讯(分站记者 李森林 通讯员 郑丽君)9月...
在全民医保的今天,即使有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,仍有部分...
为进一步提升医共体各分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,构建各分院...
6月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,到处一片创新创业景象。在...
商场里的试衣间,试穿的消费者络绎不绝,一如十年前的景...
B型血错输成A型,而且还输了20多分钟才发现。实在是令家属...
今天以品牌升级后的新形象首次亮相在上海举办的第7...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3部门近日印发《关于全面加强县级中医...
近日,北京市医保局与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多个医疗救助惠民...
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介绍情况 人民网北京7月22日电 人力资...